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校(院)刊编辑部

坚守与创新:第四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时间:2015-12-16 09:43:02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2015年12月10-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主办,岭南学刊杂志社、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编审王利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蒋斌,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晓,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苟志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编审柯锦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机关工委书记潘向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社科期刊主编、社长等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学术期刊编辑与编辑工作:坚守与创新"。开幕式由苟志效副校长主持。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会上,王利民、蒋斌、潘向阳分别致开幕辞。王利民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前不久,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将对未来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选择《学术期刊编辑与编辑工作:坚守与创新》这一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蒋斌指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广州召开,是全国期刊届的盛事,也是对广东学术工作、期刊工作的鞭励与支持。坚守与创新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选择,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同时全会也提到了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这一工程不仅包括学术观点、学术体系、科研方法的创新等,也对期刊工作的创新提出了要求。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同时面对日益多元、复杂的学术生态、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期刊如何坚持其学术方向、学术道德、学术选择和学术岗位,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讨。潘向阳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会议围绕《学术期刊编辑与编辑工作:坚守与创新》、《传统学术期刊与学术新媒体各自优势、不足与融合》、《传统学术期刊编辑理念更新与工作机制创新》等主题,对传统学术期刊的特点及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坚守与对编辑人员的新要求、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创新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传统学术期刊的特点及其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编审朱剑认为,学术传播的传统秩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和学术传播的中心;其次,学术期刊受印刷技术的支撑、也受印刷技术的制约;再次,学术期刊受制于以准入为核心的期刊体制,其核心内涵是审批制度、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制度。当今,技术的进步使学术传播的质变具备了可能,传统秩序的危机也就随之到来。技术的进步,从纸本时代走入到数字时代,同时也使阅读方式从读刊转向了读“库”,学术传播的中心从期刊转向了单篇论文。它导致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传播秩序的紊乱。包括垃圾信息的干扰导致的阅读效率的下降,期刊的专有出版权的保护在数字出版时代更为艰难,学术新媒体大量兴起但却并不拥有自身独立的数据源,学术国际化潮流导致的SCI、SSCI、A&HCI崇拜,跨界而入的办刊主体试图绕开学术期刊而直接与作者对接进行出版等。二是体制滞后。尽管传播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期刊体制却未有任何变化、体制仍维护着纸本期刊的中心地位,导致了纸本的“刊”与“网”之间的巨大张力。

  《东南学术》副主编杨文飞认为,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办刊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作者的写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为作者的文献获取等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和强大的技术支持,使论文的写作时间大为缩短、投稿方式更为便利;二是读者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电脑、邮件、QQ、微博、微信等阅读终端使读者不再受制于时空;三是编者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期刊编辑的约稿、审稿、编辑和校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技术也对学术期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办刊模式趋同严重,稿源质量参差不齐,读者的阅读模式和习惯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综合性期刊的论文获得了与专业性期刊所刊论文一样的阅读和引用机会、从而使期刊的类别竞争得以改变等。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坚守与对编辑人员的新要求

  《江海学刊》总编辑、研究员韩璞庚认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期刊在编辑理念上应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型:一是要由事务型编辑向策划型编辑转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海量信息来进行学术期刊选题的策划、筛选和可行性论证,出版专题论文,推送选题成果,扩大成果影响。二是要从专能型向综合多能型编辑转型。大数据时代的多能型编辑要具备信息检索、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转换等各种能力。三是由守成机械型编辑向创造型编辑转型。大数据时代,要实现由纸本向与多媒体结合的转型,创新编辑流程和传播手段,实现智能化的编辑系统。四是从客体型编辑向主体型编辑转型。传统编辑以杂志、文本、文稿为中心,来什么稿编什么稿,大数据时代的编辑要成为数据信息的挖掘者、整合者、守护者。五是要从静态型编辑向交互型编辑转型。要实现由“主——客”模式向“主——客——主”“主——主”等模式转换,实现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多个客体对多个主体等。当然,韩璞庚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编辑人员也要有自己的坚守,其中,关键是要坚持原创优先、内容为本、问题为基、良知为念。

  《华侨大学学报》主编、研究员乌东峰认为,传统学术期刊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必须坚持创新、自信以及学习。首先,学术期刊在新时期唯有学习,以新识革弊,才能安身立命,有位有为。期刊人的学习要围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三个向度推进。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学术期刊的自信析出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出版行业数字化迟滞,应对时间还来得及;二是学术期刊将会在“新结构期刊学”智悟中出困谋为。其次,要认识到现在的学术期刊同质性太重,在这种情形下,差异就是优势,锐利才能深刻。锐利性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力,期刊没有思想的钻石就切割不了历史和现实的深层、从而变得庸俗无用。最后,“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壳”不利于学术期刊信息化社会的融合。近年来学术期刊出现了长文偏好,认为“长”才能显示期刊的思想水平和理论功底,才有权威感;认为“大”才充满大理论、大道理,于是长篇引用深奥理论、浮词累句、添枝加叶的文章在学术期刊中屡见不鲜。但作为期刊人,应认识到长论文不一定就有水平,短论文不一定就没分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学术期刊在理念更新与工作机制创新方面首先必须端正治学态度,真正消除心浮气躁的病根,在思想品德上解决学术不端的根源问题。他认为,编辑现在一方面要讨论新媒体的发展,努力去学习新的趋势,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编辑而言,还应努力练好看文章的本事。归根到底,学术论文质量的提升最终取决于编辑对稿件的审阅和打磨,编辑应敏锐地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编审柯锦华认为,面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期刊有必要顺势而为,但更重要的还要在变化之中把握不变,办刊方式、路径以及编辑的理念、工作方式必须适应变化了的世界,而对于学术良知、学术敬畏,却应该是变化世界中永远不变的内容。

  三、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创新路径

  朱剑认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新秩序构建的关键,一是在于突破“期”与“刊”,寻求互联网时代最合适的传播单元,寻找互联网时代最合适的出版频率,构建新的出版单元(专域);二是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学术传播体制,2014年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研究员李太淼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新机遇,即学术传播有了新的平台,学术传播的速度会极大提升,学术传播的途径、范围会极大拓展,学术信息的收集处理会更加便捷等。而要实现社科期刊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更新对学术期刊概念和功能的认识。不应将学术期刊与互联网对立起来,在移动互联时代,学术期刊的办刊流程包括网上发表文章,利用网络组稿、编稿、约稿、审稿等;二是要搞好学术期刊的网上传播工作;三是要重视微信传播平台建设;四是要重视在线投稿系统的建设;五是要重视期刊集群建设工作;六是要重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创新编审工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社长姚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术期刊要走多元化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一是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由学术期刊与其它强势平台强强联合,进行更有效的传播;二是要走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三是联合办刊思路;四是专栏共建思路;五是内涵式发展方向;六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姚申认为,纸媒时代的传播是1.0版本,是一种单向传播;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是2.0版本,它的特征是双向互动。在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互动化的时代,我们的学术传播还会进入到3.0时代,移动终端对学术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学术传播的4.0版本,是私人化、个性化的按需定制。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要热情拥抱互联网,不断升级传播平台,把学术期刊做得更好。

    《江淮论坛》主编、研究员计永超认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传统期刊要在注重树立新的理念、开拓新的编辑流程、执行新的标准、开发新的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成本的节控、人才资源的节控、思想意识的节控,防止无谓的和错误的耗散流失。

  研讨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王利民、《岭南学刊》和《广东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李云致闭幕辞,《新疆社会科学》社长王磊作为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承办单位代表致辞。王利民在闭幕辞中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首先,在数字化时代,纸质期刊的论文质量最为重要已经逐渐成为期刊人的普遍共识;其次,评估是编辑工作最为核心的原则,评估包括在用稿过程中编辑初选、选择匿名审稿人、以及选择、撮合本行业最著名的专家与论文作者进行交流三个阶段。同时,要注重在主编的领导下,通过选举制度,根据本学科的演变规律,在五到十年的时间内不断淘汰原有编辑、选择新的编辑,通过编辑的更新找到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领域最前沿的内容与论文作者进行撮合;再次,要搭建专业领域平台,打造名刊数据库,提升期刊数据库、名刊的品牌价值。李云代表《岭南学刊》和《广东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社对大会的牵头单位及赴会专家们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参会表示感谢。王磊介绍了新疆社会科学院和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的准备情况。

  图片说明

  校(院)刊编辑部  王升平 温松供稿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