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校(院)刊编辑部

校院举办“智库研究展望与学术期刊发展评价”论坛

时间:2016-12-08 11:10:22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2016124日上午,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主办,校院刊编辑部承办的“智库研究展望与学术期刊发展评价论坛”在我校图书馆四楼国际会议厅召开。杨汉卿常务副校院长出席论坛并致辞,苟志效副校院长主持并作总结发言。论坛特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新华文摘杂志社的专家作主题发言,校院有关领导、教研部负责人、校院刊编辑部全体成员以及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等共40余人参加论坛。

  杨汉卿常务副校院长在致辞中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校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开展科研工作、智库建设、两刊建设情况。杨汉卿指出,校院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党委政府重要决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开展科研工作,在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决策咨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岭南学刊》和《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坚持质量立刊、特色兴刊办刊理念,顺应新时代学术发展的方向、紧跟社会改革的步伐,既勇于把握学术发展的前沿、又同时反映和满足改革实践对理论指引的需求。

  杨汉卿表示,本次论坛主题前沿敏锐,富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党校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党校期刊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话语权建设,进一步把引导社会思潮、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党校期刊要想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学术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杨汉卿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大家能拓展视野,切磋观点,收获成功;也期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关爱校院期刊,支持党校事业发展。

  在会上,针对智库研究与展望、学术期刊评价问题,专家认为:对于智库的评价,当前的评价标准比较多,缺少客观的量化分析。在批判性反思以往评级方法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已制定了一套AMI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一是AMI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A是吸引力,M是管理力,I是影响力。二是社会影响力,即媒体影响力。三是学界影响力。四是国际影响力。依据这一体系,经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举办研讨会等方法,评价中心选择了国内外1759家智库作为评价来源库,最后披露了100强的排名。与会专家强调,评价中心其实不希望大家过分关注排名,而是更多地关注结论,一是每个机构要往智库的路上走,首先要做好智库罗盘,研究如何影响政策的制定者、首创者、解释者以及实施者;二是要破解独立性、多元化和话语权这三个难题;三是要处理好包括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智库考核与传统科研机构考核、内功与外宣、专业研究人员与行政系统、本土化与国际化、专业化与复合型人才队伍在内的六对关系。

  针对学术期刊的评价问题,专家认为:我们首先要认清自身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恰恰是学术期刊面临重大变化的时代,而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读者、作者和出版者三个维度之中。纸质媒体的衰落,电子期刊出现并迅猛发展,其出版、刊发方式更加开放、多元,通过传统的翻阅纸质杂志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少。变化的出现也使得出版载体深刻转型,学术期刊所处时代的变化也必然导致期刊评价方式的转型,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在2017年的期刊评价中,将对期刊进行第三方评估并搭建一套更为系统、客观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完善AMI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启动新一轮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工作,同时思考如何将期刊评价与学科评价进一步相结合,最终希望能够构建一套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础理论体系。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的编审专家向大家介绍了审稿流程、选题及论文写作问题。在论文选题方面,有专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有长期固定关注的选题和当前关注的重点选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自己长期研究的选题所形成的文章和成果就不会被考虑。从当前重点关注的选题上看,哲学长期关注的选题就是科技哲学的相关问题、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重构问题、晚期希腊到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问题以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换等问题。经济学关注的选题包括能源改革与环境治理问题、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利益问题、城市化、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问题。法学关注的首先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此外还包括网络法治、宪法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基础等问题。社会学主要关注的是城市化、乡村治理、基层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等问题。对于论文的写作的方式和风格,专家认为,《中国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综合性期刊,不同于专业期刊,一般更倾向于有相对宏观关照但落脚点又很切合实际的选题。同时要求作者对自己选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晰的综述和认知。在行文风格上,《中国社会科学》不接受讲稿式的写作方式,而必须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此外,文章的引文要有价值并且进行精心筛选,同时在行文过程中必须时刻防止出现逻辑断裂,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而不要横生太多枝蔓。

  来自《新华文摘》的专家介绍了选稿用稿的特点和要求:从功能上看,《新华文摘》主要起的是知识、思想传播、服务的作用。《新华文摘》带给作者的,主要是以放大、溢出和跨界为特点的传播效应,扩大文章的读者面。从编辑特点上看,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和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读者和编者面临的不是信息匮乏和稀缺的问题,而是一个信息泛滥条件下信息的有效选择和提供的问题。因此,与一些大型数据库追求大而全不同,《新华文摘》把少而精作为追求,在所选文章的代表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它要求责任编辑做好三个梯次的选、摘、编工作,体现在刊物内容上,就是全文转载、论点摘编、篇目辑览三个层次。就全文转载而言,在选题上,《新华文摘》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点:即各个学科的重大理论推进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生长点、寻找各种理论的交汇点、确定兴趣的聚焦点、国内外文化的冲撞点,由点及面来确定栏目、杂志的编辑风格和编辑特色,形成新华文摘的整体编辑思路、刊物定位和品牌形象。《新华文摘》各个栏目在选稿上,非常注重内容搭配,主要思路是:坚持新的、创意性的文章优先,兼顾有启发性文章;热点问题优先,兼顾经常性的问题;前沿问题优先,兼顾一般性的问题;重大课题优先,兼顾普遍性问题;时代性课题优先,兼顾历史性课题。

  专家发言结束后,与会者围绕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成长型期刊的发展问题、应用型及微观型研究成果如何适应高水平期刊的要求、学术期刊及相关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审稿要求和审稿时长问题等,展开了交流互动。

                                      (校院刊编辑部 王升平 温松 供稿)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