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吕艳红: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奋斗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时间:2022-11-15 09:53: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求全党在继续推进新的实践奋斗和理论创新中,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既展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追寻,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导。

  一切为了人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为什么人服务是确定和检验一个政党政治立场的根本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不断追求、揭示、笃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所推进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奋斗,就是《共产党宣言》中所宣示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政治立场的重要性,要求“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坚持并践行自身这一价值追求的历史进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是党一以贯之、始终坚定不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进一步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舵领航、定纲指向,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价值理念。在对工作事业的检验和评判上,人民至上深刻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中国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执政,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斗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改善,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中,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虚幻的理想,而是客观的一个历史进程,是现实的实践生成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是在不断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已经由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发展进入到了实现强起来的强国时代,中国人民也由原来的盼温饱求生存的侧重满足物质层面需求,发展上升到现在谋发展要美好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等多重需求兼具的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实在在造福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彻底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过去的十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万元增加到8.1万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活跃,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主体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体。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之后,科学总结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发展总进程,而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进而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主体,人民力量是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大势的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长期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生动阐释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守江山就是守民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最终目的和价值追寻本身。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目的和过程关系来看,将人民作为社会发展的过程目标和最终目的本身,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事实和价值关系上,将人民愿望作为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衡量标准。同时,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继续推进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发展、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民主体地位、主体力量在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开展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成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然要求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要求经济发展理念要由过去的“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必然需要坚持和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的根基和主体同样在人民。其中,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最终实现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历史发展是受现实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社会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一定能够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一定能够在创造了百年历史伟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本文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课题(GD2022TW06—02)、东江干部学院课题(2022DJGBXY001)和广东省委党校课题(XYYB2022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教授,东江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2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