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吴堉琳:阔步迈上法治中国新征程

时间:2022-11-15 10:01:19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为阔步迈上法治中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的重大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是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布局的政治宣言。党的二十大报告鞭辟入里的论述,彰显了我们党是一个信仰法治、坚持维护法治权威的政党,体现了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百年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抵抗住了西方错误思潮的入侵,树立了制度自信,保持着战略定位,避免出现部分发展中国家受西方错误思潮影响而导致法治发展失序甚至国家发展失序的类似后果。

  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发展的最新体现。例如,报告提出要“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相较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的“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加了“时效性”的内容,体现了立法应当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的科学认知。概言之,报告从法治建设的层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为未来的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南。

  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指挥棒。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整体定位,党的十九大深化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体系认知及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大则更进一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和拓展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表明将“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亦即,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从法治层面为预防系统性风险、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提供制度化、规范化的方案。

  全面依法治国论述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法治强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指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在呼唤崭新的、更为民主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创人类社会更高水平法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一则,打破西方法治话语的垄断地位。报告立足中国国情,阐述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科学内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破解法治难题、顺利实现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二则,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法治是规则之治、良法善治以及多元共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等论述内在蕴含着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并指明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深入领会全面依法治国部署的基本特性

  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刻革命性。“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意味着治党治国离不开法治保障、美好生活离不开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包含价值基础、建设基石、任务目标、实现路径等要素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系统工程,在国家治理中承担着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和重要途径。面对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

  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厚人民性。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制度优势。不同于西方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依托的政治制度,使我们在法治建设领域、在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权益保障问题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正是如此,我们集中力量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保障了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集中力量打好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环境污染治理战,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权,增强了人民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全面系统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报告构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点明“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体现了依法治理全链条、良法善治全方位的思路理念。

  准确把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路径

  应遵循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应当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推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不同路径全方位地推进依法治国。

  应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因而,需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其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完善立法体制、实现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向,列明了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的重要举措。其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

  应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点明了“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并直指法治政府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提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具体举措,为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供了基本指南。

  应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严格公正司法体现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也体现在“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党的殷殷期望,也是未来司法工作的标准准则。

  应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纸上谈兵。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将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由守正创新的角度,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由增强法治观念的角度,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由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角度,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由“关键少数”的作用发挥入手,提出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此指引下,一个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阔步迈上新征程。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2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