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东童童:以县域振兴为抓手,着力推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05 16:27:53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发展阶段,以县域经济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强化政策机制支撑,发挥好基础设施先导作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广东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到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县域振兴对解决广东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些年,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有效进展,城乡融合度不断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县域层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县域经济对乡村振兴支撑力有待加强等,这也将成为新发展阶段广东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突破点和着力点。

  以县域经济为纽带促进广东城乡融合发展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县域是统筹新型乡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能够有效实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向乡村延伸,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乡村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城镇化发展要遵循市场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的客观规律,宜城则城、宜乡则乡。优化“中心城市”带动、百强县引领、特色县支撑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截至2021年底,广东全省57个县(县级市、自治县)中近八成分布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这意味着粤东西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将成为全省县域振兴的主战场,这一区域县域经济的兴衰成败将对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将粤东西北部分地区有序纳入都市圈建设,形成了“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阳江”三大新型都市区。与此同时,珠三角核心城市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及北部生态发展区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更加突出强化“一核一带一区”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

  2020年5月,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一方面,积极引导乡镇居民在区县集中居住,提升区县乡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推动跨市公交、医联体建设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地,推动要素资源在城乡双向流动。未来,广东将进一步以县域经济为载体,在城乡要素配置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整合、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立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县域经济为支撑促进广东乡村产业振兴

  县域经济是联结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关键点,是实现农耕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过渡的空间载体。乡村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经济转变,其中县域经济的产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为乡村经济向现代化过渡实现有力的产业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点,是破解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瓶颈、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有力武器。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及“县域”一词,对县域经济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作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对于广东而言,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大多进入了工业化发展后期,其下辖区县主导产业多集中于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相较而言,粤东西北地区绝大多数县则处于工业化中期,传统工业产业部门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地区的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导致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乏力。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着力推动县域中小企业集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每县至少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已达3308亿元。目前,广东要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强县,实施“产业强县”对口帮扶,高位统筹珠三角产业梯次转移、粤东粤西粤北产业承接,建立健全产业共建新机制。

  进入新发展阶段,广东将进一步依托“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不断增强现代产业承载能力,以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为指引,根据自身发展基础与既有优势,提升县域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引领县域经济打造大型骨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以县域经济为切口着力推进广东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发展阶段。重新整合县域资源,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是保障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当前,我国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城镇化发展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充分考虑更广大群体的利益。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近年来,广东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乡镇民生福祉工作,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广东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5780元增加到2021年的22306元,累计增长41.4%。202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46∶1,连续两年保持在2.5∶1以内,并呈不断缩小的态势。广东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自然村15.3万余个,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2021年的99.8%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农村5G、4G基站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

  立足新发展阶段,广东将着力以县域振兴为抓手,立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高质量推进全省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努力迈进。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2年第25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