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专栏 > 校园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永葆初心使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庆祝建校70周年座谈会教师发言摘编

时间:2020-09-15 15:42:04 来源:本网 【字体:

  【编者按】2020年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成立70周年。在前不久校(院)举行的庆祝建校70周年座谈会上,来自校(院)刊编辑部的王升平、行政学教研部的陈晓运、经济学教研部的东童童向大家交流分享了他们在黄华园成长、工作、学习的心得体会,展示了新时代党校教师的风采。现摘编分享他们的发言,以飨读者。

  校院刊编辑部王升平同志在庆祝建校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图片说明

  我是校(院)刊编辑部的教师,《岭南学刊》政治学栏目的编辑兼刊物副主编,同时从事政治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11年博士毕业后来到党校工作,目前已9年有余。党校的70周年,应该说我见证得不算长,但对党校的情感,却是深刻的。党校良好的人文情怀、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友善的人际交往,都让我感觉氛围融洽,激励我上进。

  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在过去9年余的编辑与科研、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时常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党校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刊物的问题,二是身为一名党校教师需要做什么样的科研的问题。这两者涉及的,其实都是党校办刊和从事科研工作的特殊性的问题,也是个人在党校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更好地为党校和社会创造价值的问题。我想,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在办刊过程中如何选稿用稿;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个人也形成了一些体会。

  一是关于党校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刊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校必须姓党,这决定了党校刊物也必须姓党。我想,在具体实践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校学术刊物必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贯彻,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寻找对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这是党校学术刊物的特殊性,也是党校学术刊物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当然,这种特殊性的实现,以及这种责任的承担,也要求我们遵循学术刊物的一般性逻辑,即必须有学术性和理论性这个基础,做到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否则就无法体现学术刊物的深度,更无法成为学术研究的引领者、学术问题的发现者。《岭南学刊》在近些年的办刊实践中,就如何做到用学术讲政治这个问题,主要采取的是设立相关专栏及不断深化刊物管理体制改革等方法,这些改革和尝试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尽管现在刊物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个人作为编辑部的一员,对于刊物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个人也愿意为刊物的进一步发展继续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

   二是关于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做什么样的科研的问题。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这样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想,党校教师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方面,也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针对中国自身、针对广东自身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生性的解决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才能真正达到解领导干部的思想之渴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为人类知识的进步贡献党校力量。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最近几年的国家及省市级课题,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而展开的,在这方面也出版和发表了一些成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希望能够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通过刊物的影响力,来进行组稿约稿,引导学界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我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必须要有更多人来参与,只有坚持不懈、齐心协力、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校院行政学教研部陈晓运同志在庆祝建校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图片说明

  2014年,我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进入省委党校,从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教学科研工作。广东省委党校是扎根改革开放前沿的“红色学府”,6年来,我在这里锤炼党性、提高能力,努力做一名政治、能力、作风过硬的党校教师。6年不长,感触很多:

  第一点体会是,进入党校工作的时间越长,越有条件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校教师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透彻,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必不可少。我在主体班讲授坚持党的领导、推进疫情防控等课程,每次学习总书记讲话,都在接受思想洗礼——看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被大气魄所折服;看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被大境界所震撼;看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被大慈悲所触动;看到“在磨难中奋起”,被大智慧所鼓舞。让我更加明白“理论学习有收获”,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才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进一步领会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理解广东治理的先行性、创新性与示范性。

  第二点体会是,走进人民群众的频次越高,越有条件找准工作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许多老师和我一样,还是党校新兵,年纪小、经历少,俗话说“嘴上没毛,说话不牢”,但是,俗话也说,“脚上有土,心里有谱”。这几年我争取机会“打卡”了广东21个地市,到镇街和干部学习、到村居和群众取经,听一听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怎么干、怎么样、接下来怎么办;听一听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怎么防、资源怎么找、怎么常态化;全省1600多个镇街、26000多个村居,短时间肯定走不完,但走得多、听得多,更清楚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我们的教学科研就有问题导向,不会说外行话场面话空头话,更不会闹笑话。简单来说,沉下心学理论,走出去长知识,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就能打开教学科研的广阔天地,打磨出具有人民立场、适应时代需要的精品课程和科研力作。

  第三点体会是,服务广东治理的干劲越强,越有条件提升能力段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重要智库,不能坐而论道,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极大考验我国的国家治理,春季班次的学员也提出很多疫情防控问题,老师们抓住节点把握重点开展资政工作,成效显著。近期,在校领导支持下,我所负责的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有幸参与到肇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中,参与到广东省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参与到广州市献礼建党一百年的“党章学堂”规划设计中,每一次“干中学“”都学到新知识、干出成绩都会更提劲。

  当前,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先行开局,需要唱好“双城计”、聚焦“双循环”、坚持“双统筹”、夺取“双胜利”,需要宣讲的政策、梳理的情况、作出的决策很多,党校积极作为正当其时。我们的“红色学府”七十年砥砺奋进、峥嵘进击正风华。期待各级领导为党校教师的社会调查、教研资政、交流学习和成长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我们坚信,青年教师立足省委所定、党校所有、个人所能,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只争朝夕,可以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一百周年。

  校院经济学教研部东童童同志在庆祝建校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图片说明

  我是在2018年从浙江省委党校调入我校的。作为青年教师,在入职后会面临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最为直观的便是经济压力和职称评定压力。学校能够在这两个方面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是我感触最深的。首先,每位博士在入职后,学校为我们提供了租金低廉的住房,或住房补贴。在我到校入职的当天,各个部门便帮助我办理好了各项手续,包括入住手续,工作十分高效,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另一方面,每位博士在入职后作为校聘副教授,可以享受到相当于副教授的工资待遇,以及生活补贴,让我们可以不为经济困扰,专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并且三年的过渡期可以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为副教授资格的评定做充分准备。

  让我感触非常深刻的还有来自学校和教研部持续不断的人文关心。进校以来,我多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座谈会。今年春季学期伊始,张校长多次与教研部老师们座谈,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情况。这些使我深刻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心!在部门,主任经常与我们年轻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主体班课程。部门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也会主动与我们交流教学、科研经验,帮助年轻老师快速融入。

  在学校和教研部的关心帮助下,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绩。科研上,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和校院课题在内的6项研究项目;教学上,在部门经验丰富的教授带领下,开始进入主体班教学中。同时,作为理论经济学学科组秘书,积极参与研究生各项工作,并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工作期间,我能够做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师德”的要求规范自己,尽自己所能做好所有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全面地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修养,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勤奋工作,开阔思路,在全面提升自身的同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以“无上光荣”这四个字形容教师的地位:“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我将以此为准绳,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走过70年辉煌历程的省委党校,风华正茂、雄姿英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省委党校的一员,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当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初心使命,全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学府”,为谱写省委党校事业发展新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