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院)部门 > 经济学教研部 > 部门历史

经济学教研部的部门精神:和谐、创新、敬业、求是

时间:2012-09-30 09:22:06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周立彩

       记得前些年党校倡导各部门总结和提炼部门精神,经济学部经过全体老师的热烈讨论和反复斟酌,将部门精神凝练为“和谐、创新、敬业、求是”,这一部门精神概括一直沿用至今。

       经济学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应当说,自那时起,卓炯等经济学前辈们已经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卓著的成就为经济学部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解。作为经济学部现在的一分子,基于对经济学部这个大家庭点点滴滴的感悟,我想从自身理解的角度,谈谈个人对部门精神的一点浅显认识。

       所谓和谐,当是和睦协调、和好相处,这是经济学部的一大传统。即使在“斗争哲学”占主流的特殊年代,老一批经济学人也尽量避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应当与卓炯等前辈与人为善、倡导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氛围有关,代代相传,因而形成路径依赖。当然,和谐不是庸俗的“和事佬”,和谐的前提是“皆言”:充分尊重每位同事的发言权,允许持不同意见甚至争论。决策前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民主协商,集思广益,决策后协作行动。

       所谓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敢于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领域中,采用新的手段、工具、方法等,开辟新天地,产生新成果。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大致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创新、组织创新。然而教学和科研创新不同于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智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合作,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更离不开对创新风险的容忍。经济学部鼓励团队合作,共同创新,坚持集体备课,以老带新搞科研攻关,针对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集体探索解决和共同承担责任,理论依据盖源于此。

       所谓敬业,顾名思义,是兢兢业业搞好本职工作。这里“敬”是前提,“业”是基础。先有“敬”:敬天,敬地,敬自然,敬尊长,敬党纪国法,敬师道尊严,敬客观规律。“业”即党校的事业,为学员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人生价值之所在。因为敬业,我校罗任兴教授双目失明,仍教鞭不辍。因为敬业,一批批老党校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因为敬业,一批批新党校人奋马扬鞭,甘撒热血。

       所谓求是,应是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卓炯作为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学者,其冒着政治“高压”的风险,追求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依然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人。这里的真理,更多的是为社会、为大众谋福祉的真理,而不只是为少数人乃至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也是经济学人社会责任感与良知问题。

       尽管如此,以上管见,并不是想把这些具有正义使命感的词汇据为经济学教研部所专有,我更愿意愿让这样的精神更多地展扬在每一位党校老师的灵魂里,因为,这个社会,我们每个有担当的党校人,都需要接过责任与良知这面旗,让它永远屹立在心灵深处。

       (原文题目《接过经济学人责任与良知这面旗》,载2012年9月20日《南粤党校》)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