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林先扬:新征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使命担当

时间:2023-06-19 14:48:00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省委书记黄坤明明确要求广东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定位,把握大机遇、写好大文章,携手港澳把大湾区的广阔空间、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化对建成国际一流湾区重大意义的认识,高水平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面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使命新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国际规则较为成熟、复合产业基础雄厚、高技术及科技力量强、国际联系网络广泛、市场容量大、政府政策透明与执行力强等多重优势,加上地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双重叠加的战略位置,既可以依托国内大循环,通过自身强大的经济体服务与带动国内发展,也可以深融国际大循环,聚合全球发展资源要素,提升综合发展能力,代表国家更广泛地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与合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既是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使命任务,更是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更高水平建设寄予厚望。

  全球发达湾区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通过全面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各大湾区都提出要应对新发展环境挑战重大决策,支撑湾区及本国发展,特别是不断开展全领域制度创新来为地区发展提供更为灵活自由的政策体系,为壮大自身发展提供保障。

  充分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各大湾区通过联合创新与协同创新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突破,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圈的完整性与协同性,支持创新主体全面参与科技创新并提供科技资本与项目支持。并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数字产业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并注重政产学研融合,为产业创新提供长期支撑。同时以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为原则统筹湾区空间总体协调发展,既注重产城融合与城乡互动发展,又保持独立有特色,更重要的是实现高能生产空间、舒适生态空间与优质生活空间相互联动与互为补充。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担当新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发展,涉及的不仅是经济,也是社会、文化、空间等多方面、全要素的发展。这需要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空间创新来破解改革深化、开放扩大、技术自立自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乡区域空间协调等重点领域问题挑战,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制度创新是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制度创新上,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制度的差异性也是最大优势,借助港澳国际制度体系加上湾区实践的双重特点,能够在制度设计、实施评估和总结推广上走在全国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不同的制度,要在“一国”框架下充分发挥港澳国际规则与制度成熟天然条件,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与发展中有序梳理细化制度,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共同推动基于高质量共赢共享共荣的制度合作框架。对于有利于深度合作的制度应长期坚持,对于不适应的制度要通过试点改革与完善突破,特别是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制度,要及时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制度向全域甚至全国转化应用,形成面向全球与服务全国的制度创新试验场带动功能。

  在开放创新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要依托港澳成熟的国际制度规则,在衔接过程以就高不就低原则针对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国家超大市场容量及市场通道,通过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吸引更多全球资源要素。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联动发展区为重点,优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及特色平台联合共建面向全球生产网络、流通网络、分配网络和消费网络。

  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抢占创新高地

  在技术创新上,粤港澳大湾区只有通过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够抢占创新高地,才能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在原有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上更加注重港澳及国际要素融入,持续加大国际资金、人才、机构与技术引进与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突破、中小企业集群创新支持、高端科创人才聚集、优质公共服务支撑、重大平台与科技创新空间建设、创新文化环境营建等方面来推进技术创新与湾区发展深度融合。

  在产业创新上,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同新兴产业链条培育与发展都同样重要,要以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为前提鼓励更多的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要联合港澳推动产业互补性协同发展,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新型产业或新型产业园区,结合发展功能定位,全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和技术链等链条联动。要坚持“四个面向”来加快产业布局,特别是在重大合作平台要突出创新产业的全局性与战略性,要以国家战略产业需求为首要原则,集中力量谋划发展,争取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形成生产力。

  在空间创新上,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东岸与西岸、黄金内湾与环湾空间、城市与乡村等空间平衡性与协调性是湾区空间增长的重要维度,要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主体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的税务、人才、土地、资金、标准、财政等配套体系来引导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开发地区要以存量更新为主,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区品质;对于新开发地区要强调新型城镇化的人产城园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低密度产业用地的空间开发强度,推动产业空间规模化、品质化、连片化发展;对于生态功能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与环保制度,落实分级分区管控与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强化全域综合防治,引导形成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探索离港(澳)在珠或离珠在港(澳)等形式,共建共享更多跨境发展平台与空间,形成上中下产业链协同发展。交通基础网络体系建设要更加注重次级网络的联通效率高效性、多元的交通方式接驳便捷性、公共与共享交通供给充分性。针对黄金内湾开发的有序管控,要在连片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若干开敞空间,并细分设定准入门槛,避免重复建设与低效开发。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1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