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何苏燕:数字化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时间:2023-06-19 14:53:38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据统计,广东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其中,珠三角9市占比超过八成,而粤东粤西粤北12市加起来占比不到两成。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寄望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最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进一步要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这是广东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与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广东加快构建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纵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广东是数字经济大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领先全国。广东要走在时代前列,理应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发挥好数字经济规模优势,以数字化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更加强劲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数字动能激发产业活力,助力强县强镇名品建设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且加速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影响生产与生活方式持续变革与重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县域之间较为突出。针对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广东应通过抓好数字化赋能这个“小切口”,因地制宜做好数字经济与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比如,广东推动特色农业逐渐从销售端网络化向生产端数字化迈进,积极发展网络销售、订单农业、预制食品,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带动县域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可以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将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培育壮大一批适应“数字浪潮”的经济强县、特色强镇、名村名品,从而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换道超车”。

  数字基建弥合发展鸿沟,共促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世界的“高速公路”,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统筹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可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广东县域城镇化率低于全省水平,新型城镇化质量不高、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亟待解决。以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在城乡区域之间搭建一座“数字桥梁”,并通过对传统基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基建服务质量与效能,从而构建起新的城乡区域关系网络形态。广东应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大力推动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建设,打通城乡融合“大动脉”,强化与“数字湾区”的联结能力。例如,韶关借助“东数西算”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不仅可以促进自身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布局紧密结合,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数字基建链接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拓展了新的活动空间,重塑了多元的空间布局形态。科创走廊、科学城、数字城市、未来社区、共享空间等新载体将会大量涌现,形成以科技为引领,多元开放、智慧包容的多元化城乡空间布局形态。总之,数字基建增强了城乡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进而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互动、区域共建共享的生动发展局面。

  数据要素激活价值潜能,驱动城乡区域要素资源配置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虚拟性是数据要素区别于其他生产要素最独特的特征。数据要素具有可复制、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大规模利用并不会导致可变成本的增加。数据要素可与其他生产要素交融,不断优化不同要素之间的配置,提升传统要素使用效率。数据要素不会随着使用而减少,反而会不断集聚、共享、重组,源源不断地衍生出新的数据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不再是传统生产活动的辅助和工具,而是成为创造新价值的源泉。

  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数据要素能够广泛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交融,成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孪生”,可从集聚、融合、协同三方面驱动引领城乡区域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高效配置。例如,肇庆高新区探索建立数智化企业碳账户,推出“云碳贷”系列金融产品,发挥碳信息在金融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

  广东应依靠城乡“数字桥梁”,以数据流高效贯通城乡经济活动各环节,打破时空阻隔,降低城乡区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源要素快速流动与聚合。以数字化重构城乡区域资源要素组合与结构,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激发乘数效应、跨界效应,催生出资源要素新的价值空间。依托数据要素的开放与共享,与“数字湾区”的优质要素资源实现跨区域交互、协作,形成多元参与、创新协同、供需联动的新型资源要素配置数字生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共享与利用。

  数字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保障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乡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百千万工程”。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数字化素养显著改善。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高效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建设,数字化治理将深入县域基层。

  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布局早、起步稳、成果多,在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稳居全国前列。面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广东应用好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建立起协同高效、上下联动的县域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县乡村政务服务一体化、协同化,促进县域决策迈向科学化、智能化。面对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服务等民生保障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打造一批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公共服务平台,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县域乡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通过搭建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百千万工程”合作交流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企业、群众加入“百千万工程”建设,共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本文系2022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22DXXTZDDYKT065)、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常规项目(GD22YXY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1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