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汪榆淇: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时间:2023-06-19 14:59:12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广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世界一流企业的贡献。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兴则广东兴。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多次提及企业,“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最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企业被频频提及,分别为31次和126次。这两份指导文件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将新年伊始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所描绘的壮丽图景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景,充分体现了企业在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舞台上的主角地位,要支持企业演好看家戏、夯实基本技、修炼新功力,期待企业继续精彩演绎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好戏。

  演好看家戏:建设制造强省离不开世界一流企业群

  制造业是广东的发展之本。广东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起家,到2022年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其微观基础是去年全省企业总量超过700万户,占全国七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新形势新要求下,广东必须朝着制造强省勇毅前行。《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指出,要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顶梁柱”作用。这将力推广东制造业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

  企业强,广东制造才能强。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需要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现代化产业集群必然要求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来承载,这些平台、园区利用产业集聚优势、优质基础设施吸引诸多相关企业入驻,说到底是培育、形成世界一流企业群。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首先要厘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辩证关系。坚持制造业当家,要抓大企业。大企业是产业龙头,具有很强的引领、带动作用,也是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中流砥柱。坚持制造业当家,也不能忽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仰赖大企业的订单,作为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深度参与大企业生产,同时为了满足市场要求,中小企业时刻注重提升自我能力,成为支撑龙头企业发展的创新元素和产业基础。

  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需要依靠世界一流企业群。《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巩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形成顶天立地的企业格局和良好生态;《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擘画了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并要求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深化“链主”企业培育,鼓励国有企业带头敢干,当好产业链链长。坚持头部升级,龙头企业要努力嵌入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中,发挥好“自转”与“公转”的互促作用,牵引上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企业群落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做好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各类企业要把握机遇、相时而动,积极参与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夯实基本技:企业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短板在县域、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广东之行专门视察了湛江和茂名,为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中国发展之基在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枢纽在县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不能有一个地方掉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需要继续发挥企业的强大动能。

  以企业激活县域和农村发展潜力。《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要求培育形成一批以县域为基础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将有助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壮大岭南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同时有效利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资源、生态、人力等优势,推动产业链条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延伸拓展,促动当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微生物产业、文旅康养、农村电商等优势特色产业与新业态。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各县市区应当善于运用政策磁吸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努力让广大企业转得好、留得住、发展好,倾力打造广东制造“精品”、农副特产“名品”、品质服务“优品”。

  企业参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应是单方面的资源输出,企业同样能在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中寻找到新的成长点。这既需要做好省内“硬产业”的转移承接、产业链延伸,也要探寻“软产业”发展新路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企业在增加高品质精神文化供给上应有作为。农村是革命遗址、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和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离不开广东乡土,应当充分挖掘广东农村的文化富矿,探索农旅结合的新产业模式,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修炼新功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广东时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位于市场一线,能够及时感知市场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态势,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以科技的创新突破为根本路径,这就充分表明了企业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广东省的创业就业工作贡献了不凡成绩,早在2010年深圳就呈现出“6个90%”的特征,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国资国企、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创新主体对市场环境变动的把握不准、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把握不深,导致一些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同时一些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还存在整体应用难、市场接受慢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现象亟待构建长效机制予以扭转。基于此种现实,《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面向社会主体征集、遴选、发布应用场景清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行业的应用。

  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周期长,科创企业布局基础研究需要资金和政策的倾斜支持。因此,需要帮助科创企业利用好我省得天独厚的融资优势。《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丰富区域股权市场培育科创企业功能,扩大科技信贷受惠面;《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鼓励各类创业投资主体“投早、投小、投科技”。这些举措无疑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打牢企业创新基础、释放企业创新潜力。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12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