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郭丽兰:以划时代的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时间:2023-09-19 09:20:1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与世界,立足历史、现实和未来,充分吸收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思想进行的完整系统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现代化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了方向

  通过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寻求解答的重大时代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这一问题的接续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问题答案的最新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改革开放45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解答内生性问题走向解答世界普遍性难题,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理论解答和思想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实现五千年中华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其中包含三层逻辑。一是为何转型——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内生困境需要顺应时代大势,实现自我革新、旧邦新命。二是如何转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合二为一,开启了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新征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内化为中国实践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活力,中华文明既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三是转型方向——中国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从内陆文明走向与海洋文明相结合,从区域化发展走向全球化发展。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实现了传统、现代和未来相统一,实现了文明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体量的壮大、政治影响的扩大、军事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而是一个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正自信重返世界舞台中央,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坚定了信心、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具有整体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各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出发,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起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科学社会主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共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价值原则,同时也具有中国的实践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理论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深邃的理论内涵、形成了严谨科学的逻辑体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要把握好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任务、发展阶段、目标指向、发展理念的理解,科学回答了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的“世纪课题”,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国坚守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阵地,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

  丰富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呈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本国国情,通过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化方式的学习、借鉴、扬弃、突破,综合创新形成了中国新方案和理论新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概念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释,成功解答了中华文明背景下的后发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这一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发展和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相互交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球发展和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倡议“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基于中华文明“和谐”理念基础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凸显中国智慧,彰显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丰富了全球发展和治理理念,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

  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其他文明的精粹,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更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华文明因循“协和万邦”“和实生物”“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精神理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22ZDA022)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3年9月19日第A11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