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陈晓运 刘循跃:抓实民生 守好民心

时间:2024-03-18 09:04:2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此外,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主要负责人,回应了民生热点,介绍了惠民利民举措。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初心、系着民心。当前,经济增长承压、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抓实民生、守好民心,事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大党之兴、大国之治、大道之行,说起来是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的“民生考卷”。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题主线。必须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引、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促进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5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可以相得益彰。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致力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遗余力把急难愁盼的“民生账单”变成暖人心扉的“幸福清单”,用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生工作面广量大,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民生工作“一诺千金”,要俯下身到基层、沉下心访民需,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务求出实策、办实事、有实效。做深做细做实民生工作,必须抓准大方向、下足硬功夫、打出组合拳。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民生无小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为民分忧的责任感,抓住民生“小问题”,抓好“小而美”民生项目,做好服务群众“大文章”。要落实相关责任制度,聚焦改革干事创业,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范围面向群众问需问计问效、聚心聚智聚力。

  

陈晓运: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刘循跃: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主题委托项目(GD23WTD03-10)、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23年度重大委托调研课题(XYZDWT202303)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4年3月17日第A05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