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杨基炜:悦理轩:向“千万工程”学什么

时间:2024-03-19 09:11:33 来源:南方杂志社 【字体: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学习“千万工程”提出明确要求。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千万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乡村建设的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发展动力,又需统筹协调好各乡村之间的资源力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特色化定位。这就要求必须规划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从浙江省的经验看,规划先行是“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行稳致远的重要原因。

  浙江省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原则,制定出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包含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在内的“1+4”科学规划,铺开全域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让发展蓝图转化为思路清晰、任务明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施工图。

  由此可见,只有以系统思维与发展眼光来谋划全域乡村建设,形成科学民主的规划,才能让后期施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进而势如破竹、遍地开花。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再好的规划都需要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由0到1的质变。“千万工程”的美好蓝图能够转化为一幅幅壮美生动的实景图,关键就在于狠抓落实,建立起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把手”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成为高质量高效率扎实推进系统工程的有力保障。一级一级狠抓落实、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成为确保“千万工程”科学规划不走偏、不走样的组织优势。

  科学规划的落实,既要看当下,更要看长久。“千万工程”之所以不断迭代更新、屡建新功,就在于党员干部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自觉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学会规划先行、抓好长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二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只有让群众切实感到幸福,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扎进根里。

  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再到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增长,“千万工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聚焦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千万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成为当地群众心中“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农民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庄整治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

  一方面,政府是把准正确方向、统筹各项工作、协调各方利益的主导者;另一方面,乡村建设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千万工程”行稳致远、造福群众必须破除政府包揽一切的观念。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让政府“搭台”,群众来“唱主角”。

  通过村民议事、民主决策,让每一位村民群众切实参与“千万工程”全过程,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充分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参与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通过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相比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劳动人口短缺,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支撑更是严重不足,相关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也不如城市集中,因此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艰巨程度远高于发达地区。

  面对繁重的任务,“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展现出新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坚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体整体统筹协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这条康庄大道每一次进步,“千万工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调查研究,都是聚焦解决问题的成果。

  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也得到不断深化。一方面,绿水青山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自然前提;另一方面,绿水青山本身就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千万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让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健康幸福,又赋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向“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的华丽转身。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通过明确特色定位、打造优势品牌,既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避免同质化下恶性竞争的自我消耗,又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千万工程”的产业发展,正是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做全做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能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乌镇古镇、良渚古城到“禹上稻香”的永安村、“国际创客村”的李祖村等,通过“千万工程”的实施,江南水乡风光的区域特色与宋韵建筑文化的历史底蕴,成为新时代乡村特色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

  随着“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文化基因与乡风文明得到深度融合。通过盘活利用闲置古建筑等资源,改造为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耕博物馆等文化空间,让人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文化的温度与厚度,培育形成尊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

  对于广东而言,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就要真正拿出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头号工程的势头,加力提速实施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执笔/杨基炜(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第5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