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周建增 张求会:中国式现代化与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4-05-28 09:35:2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然而,“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其中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和新的文化使命紧密相连、有机统一,深入认识二者的关系,对我们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实支撑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指明的实践性方向,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而且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新的文化使命的极端重要性。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人民力量。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特殊国情,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着力解决好吃饭、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人民生活就能得到全方位改善,全体中国人民就能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建设贡献出磅礴伟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奠定经济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致力于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强调进一步分好“蛋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定能为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提供牢固的经济支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夯实历史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强调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长期不断的物质文明进步,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稳定的物质保障;持续深入的精神文明发展,使得全体人民葆有思想文化上的高度自信自强,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和强大精神动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环境条件。实现新的文化使命,一个重要前提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个重要前提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文化更新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从文化更新到民族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营造文明氛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历经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知和平发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新的文化使命就是我们以文服人的突出标志。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荟萃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在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崭新布局。新的文化使命天然地内含于其中,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滋养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从历史走来,我们倍感自信,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新命在肩。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的有效践行和最终达成,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新的文化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紧密呼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是重要领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重要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是重要支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化是重要引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是最直接、强有力的重要体现。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着不少深层次矛盾。新形势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理性平和的文化心态,才足以随时从容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一过程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无疑是一大精神支柱。新的文化使命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时代产物,显示出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将发展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新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由此可见,新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亮底色和有力依托。正是有了这一坚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艘巨轮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新篇章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在这一总目标指引下,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以高水平文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新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应当成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和共同实践。

  一方面,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将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与“走在前列”总目标蕴含的新标高贯通起来,明晰广东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好、利用好广东的人文优势,再造一个文化“新广东”。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利用媒体矩阵、新媒体平台和网上理论传播品牌等,全面深入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广东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广东文化,写好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答卷。三是坚持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做好文物普查、考古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方式,提炼展示岭南文化标识,激活岭南文化优秀基因。四是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文艺创作生产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持续做好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分析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指出,要实现从发展窗口向文明窗口的跃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广东应有贡献。这就把文化传播摆在了广东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必须狠抓落实、加速推进。一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建设大湾区文化圈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共同面向世界立体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二是积极构建国际传播能力体系。以高水平建设“两端一云”为牵引,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和媒介平台,发挥媒体矩阵优势,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汇聚建设文明窗口的强大合力。三是注重以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人心相融相通。着力打造各级各类文化交流、合作、传播平台,继续办好广交会、文博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重大活动,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寓于各类中外交往活动之中,不断扩大“朋友圈”,将广东打造成展示中华文明之美的重要窗口。

  新的文化使命,引领文化建设发展新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新气象新作为朝着新方向努力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舆论支持、不竭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分别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教授)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24年5月28日第A06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