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扬:牢记嘱托勇担当 更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实施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开发横琴1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实施3周年、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完成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澳门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把脉定向、掌舵领航,为广东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注入强大动力。
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初心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强调,“一定要牢记开发横琴的初心”,指出要用“三个要看、三个有没有”检验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成效。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繁荣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视察横琴,为横琴发展谋篇布局,指引横琴与澳门联动发展。从“新区”到“粤澳深度合作区”再到“琴澳一体化”,横琴发展的三重跨越与制度创新,持续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过去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务实有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水平迈上新台阶,爱国爱澳政治社会基础日益巩固,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给澳门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崭新篇章。横琴与澳门互补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充分彰显了“一国两制”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新变化要求催生新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元,动荡与变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重大战略同向同步。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产业、科技、人才、市场、规则等综合优势,在全球发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助于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更好吸引全球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汇聚,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指出,澳门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优势,已经打下坚实发展基础,乘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浩荡东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实现更好发展。当前,推进横琴与澳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规则、制度、文化、法律、关税等方面的挑战。只有始终坚守“一国”原则,充分发挥“两制”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在制度创新、要素流通、市场融合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更广阔空间,才能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凝心聚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大机遇、大文章来抓紧做实,紧紧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全面推动更多领域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进一步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准定位、聚焦重点,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粤港澳三地高端科创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后劲,深入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以创新链提前布局人工智能、6G、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产业,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作用,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的创新产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双向开放力度,促进同葡语国家全方位互利合作,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桥头堡。这既是对澳门发展的新定位,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格局的再升级。这要求我们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深入推动要素流动、资质互认、税制改革、空间拓展等,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成果,更好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在重大合作平台及重点产业地区打造更多开放型通道与平台,促进国际融合与发展,推动在全球合作与发展体系中占据领先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广大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营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不断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对澳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的重要指引。这要求我们构建多层次的民生融合发展体系,持续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完善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生服务,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形成更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让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文章来源:《广东党建杂志》2025年第1期)
(作者系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