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周峰:新时代文艺社科工作的研究纲领和使命担当

时间:2019-03-11 17:29:08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03-11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再次肯定了文艺社科工作的重要性,科学规划了文艺社科工作的研究方法,指明了文艺社科工作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文艺社科工作者应有的使命和担当,是一篇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社科工作的最新纲领性文献。

  文艺社科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社科战线也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2014年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2016年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有过“重要事业”和“重要战线”的表达,这次再度谈及,显然是继续肯定文艺社科工作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文艺社科工作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解读、反映、透析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历史变迁,更要以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大的理论视野、丰厚的价值创造,来影响、塑造、引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艺社科事业和文艺社科战线的文化滋养和哲学智慧,离不开文艺社科工作的积极参与。这是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魂立,则国立。文艺社科工作要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一切实践过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艺社科工作要科学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巨大成就,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这个新时代,我们广大文艺社科工作者,应该要善于记录党和人民的伟大成就、奋力书写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伟大梦想。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每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共同孕育与塑造了每个时代的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文艺社科工作就要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提炼时代精神,捕捉时代灵感,率先成为时代风气、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不断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艺社科研究要扎根人民,走进实践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那种抽象地表现人性和人的价值,离开具体的历史境况和社会环境,消解崇高、鼓吹碎片,去除宏大、夸大片面的创作逻辑,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指导。针对那种无差别的人性,马克思在批评费尔巴哈时就说道:“‘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社科研究,应该紧紧依靠人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文艺社科工作不是抽象地自我书写,一切好的文艺社科作品都是在现实生活、人民品鉴、社会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文艺社科工作要更多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今天,流行于中国文艺社科界的多是西方现代性、表现主义、写实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话语理论。毋庸置疑,这些话语理论对于中国实践的方方面面的确起到了重要的解读功能。但是,这些理论体系、解释框架更多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历史、传统、习惯和现代化、后现代化经验基础之上的,完全拿来照搬根本不能更好地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70年沧桑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从站起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对于这一段历史,借助、依赖任何西方的理论话语体系都无法给以完满科学的解答,我们必须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上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样,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提供理论阐释、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