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段华明:正本清源,改革开放逐浪高

时间:2019-09-16 10:23:04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6

  1978年,中国命运峰回路转的一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权威而又神秘的“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邓小平等的有力支持下,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大胆触及禁区,打破精神枷锁,给予“两个凡是”以当头棒喝,使得人们的精神境界如开闸洪水。

  历史竟是如此之巧合!同一时间段,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两个相距遥远、级别悬殊的会议,不约而同地影响并改变着历史的进程。

  1978年12月的江淮大地已是漫漫严冬,寒风凛冽。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凤阳,这个以“盛产”身背花鼓讨荒要饭的乞丐而闻名全国的地方,却干了一件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事:小岗生产队的18名农民代表全队20户农户,神态严峻地签订了一张“分田单干”合同书,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按下鲜红的17个手印和3方图章。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这里起步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开启历史新时期大幕的黄钟大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和遵义会议并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伟大的转折点。“三中全会以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政治术语,“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虽然是在和平时期,但从困境中奋起,也需要大气磅礴的胆识和勇气,中国的中兴之路便有了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新长征。

  我们党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大规模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约有300多万名干部心情舒畅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受到打击或诬陷的民主人士、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痛定思痛,全面总结正反历史经验,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是非功过,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历两载努力,集全党智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问世。

  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大潮,卷起千堆雪。农民的语言质朴明白:“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农业体制改革一马当先,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万马奔腾。对外开放迈开勇敢的步伐,中央决定对粤闽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特区到海南建省全岛办大特区,从开放沿海14个城市到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发区,从确立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到沿海、沿江、沿边的全方位开放,呈现跳跃式的突飞猛进。

  在改革开放中,经过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1987年金秋时节,党的十三大迎来了收获的喜悦:系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筹划了温饱——小康——基本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神州大地风风火火,处处生机。邓小平同志不无欣慰:“这个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使我们知道我们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游行队伍中北大学子们打出横幅——小平您好!朴素的问候语道出了亿万心声,表达了改革开放获得实惠的人民对党的特殊敬意和深情信任。

  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20世纪80、90年代之交,我国遇到了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考验。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我们党砥柱中流,面对经济剧烈波动,治理整顿,改革开放浪潮持续涌向高峰;面对国内严重的政治风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临危受命,新老交替;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强大冲击,“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打破制裁,赢得有利国际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以豪迈的姿态驶向21世纪。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转自:《南方日报》(2019年09月16日第A12版)content_7821851.htm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