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段华明: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影响刻不容缓

时间:2020-03-31 10:59:42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0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0-03-30

  ◎本文责编/蒋玉

  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异常变动,给人类的生命、生活和生产,对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具有危害性的后果。瘟疫在列,古已有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

  高强度的灾害发生,常常诱发出灾害链。最早发生的为原生灾害,所诱导相伴而来的为次生灾害,繁衍变化的其他灾害泛称衍生灾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滋生出连锁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对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民生、教育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风险,给个人和家庭、国家和世界造成严重影响。

  一是社会损失至深且巨。新冠疫情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更给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完全打乱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秩序和节奏。武汉史上未有的封城,将900多万人禁足在家。全国大部分地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网格化管理的“战时状态”,限制甚至是不允许随意出门,整个社会损失至深且巨。疫后各方面重建的挑战,将可能成为影响未来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

  二是信息杂乱致灾酿祸。互联网使人们拥有更多元便捷的手段获取各类疫情资讯,而过多的信息导致公众缺乏对疫情信息的准确判断,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难辨真伪,产生对信息或事实的误读,产生对事实本身或事件处理者的怀疑态度,并因事实判断模糊的影响而可能接受并传播流言,放大谣言,从而形成心理的恐慌情绪,乃至形成非理性的盲目从众行为,妨害疫情防控,进而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三是一线人员安全风险。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暴露在病毒面前时间最长、直接接触患者最多的群体,一线医护人员连同其他一线抗疫人员超负荷工作,累倒、病倒甚至牺牲在抗疫前线,应尽量把这种牺牲降到最低点。还有正常的医疗秩序被打乱,医疗资源向新冠肺炎倾斜,原有的病人被中断治疗,突发重病就医增加了难度。

  四是生态环境污染堪忧。防控疫情,各种医疗物资的消耗量激增,随之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也越来越多。集中处置渠道不畅,导致防疫废物、废水、废渣等废弃物随意丢弃,防疫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消杀剂(含氯)来不及分解,直接进入地下水和土壤中,会造成次级环境风险。

  五是心理创伤难平。疫情带来的焦虑和恐慌引发抑郁、压抑、烦躁、紧张、愤怒、无助和消沉等不良情绪综合征,在疫后可能导致继发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事件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在未来疫情结束,可能会在数十天、几个月甚至是半年后表现出疫情冲击造成的心理问题,有可能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发失衡。灾难过后的情绪创伤疗愈,往往旷日持久。

  六是战疫面临新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不断拉响警报,境外新增病例数已持续超过境内。国际疫情蔓延带来的境外输入性风险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主要风险,广东已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返程复工复产人员的增加,意味着疫情防控面临新考验。

  七是经济复苏难度大。疫情使得大量公司生产停顿,加之迟迟不能复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巨大困境。

  八是全球疫情恶化乱局。全球疫情的严重恶化带来其他混乱和灾难,严重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影响,刻不容缓。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广东省委党校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本文是 《疫情防控关键词里的思与量》中的一部分,《南方》杂志记者∕李梦醒 采访整理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