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乔亚南:新时代城市基层群众工作的创新理念

时间:2020-11-09 15:12:29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文章来源:《广东科技报》    发布时间:2020-10-30

  一“大联系、大服务”理念

  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引在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中全面植入群众工作理念、群众工作机制及群众工作方法,秉持“大联系、大服务”理念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落实到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中去、落实到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群众工作全领域覆盖、全方位体现,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模式。

  应摒弃两种误区:“群众工作是基层同志的事,不是我的事”;“群众工作是一部分同志的事,不需要所有人都去做群众工作”。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把群众工作当作一种专门性工作的误区,片面认为群众工作是一个部门或一部分人的工作,其他部门或其他人似乎不用开展群众工作,例如认为群众工作是社区甚或是居民小组的工作,上级部门或上级干部不需要直接去做群众工作,而是将涉及到群众工作的事项交由社区或居民小组承担即可。调研也发现,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太习惯做群众工作,也似乎不敢面对群众,即便面对群众,也不知如何与群众沟通,存在怕讲错话、怕出事的心态,宁愿不要与群众面对面。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不是一个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党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贯穿于领导干部的一切工作中,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核心工作、日常工作。我们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应当树立“大联系、大服务”的理念,所有干部都应当积极主动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除社区或居民小组以外的上级单位的干部应当创造条件和机会与群众接触,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将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与群众零距离对接,时刻收集和回应群众诉求,改进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群众导向、向基层倾斜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这给城市管理和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也给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尤其在大中型城市,存在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数量倒挂的现象,群众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在县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上采取先行先试,允许先行探索、总结经验,由于过往的改革探索,城市区以下机构种类和人员编制复杂,岗位设置名目繁多,几乎每个城市的区下设机构都不完全一样、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区级一下机构存在多层级现象,有意无意地与群众拉开了距离。

  以深圳为例。首先,街道、社区人员数量多,由于过往的改革探索,不仅机构种类复杂,而且人员编制多样,例如深圳市有的街道的人员编制达到十个以上种类,不同编制的工资待遇不同,甚至在一个办公室做相同工作的同志待遇也有所不同。其次,区以下机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化,几乎每个区的下设机构都不完全一样、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深圳在街道以下设置街道工作站,多了一个层级,在干部群众意识中多将工作站视为行政一级,同时社区与工作站合署办公,导致社区行政化,似乎社区也是行政一级,另外,社区下面设有居民小组,居民小组比其他省市建设的更加专门化和机构化,那么,深圳区以下的机构层次总体看起来似乎有三级,即街道、社区(工作站)、居民小组。

  深圳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因为深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先试、鼓励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反复或曲折,但总体来说积累了较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也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制度经验。同时,深圳人口众多、基层治理难度比其他省市高的多,也需要在区一级以下设置较多的机构和人员来完成较为繁重的治理任务。但从群众工作角度来讲,深圳区以下人员众多、机构多样化层次化等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区一级本身就是基层单位,而在区以下似乎又存在街道、社区(工作站)、居民小组三级,在这种层级设置的情况下,使得街道、区机关的干部似乎离群众越来越远,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变得更少,甚至社区(工作站)的一些群众工作也交由居民小组来做,不愿意直接面对群众。调研发现,社区(工作站)领导干部的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街道将很多业务交给社区(工作站)来做,社区(工作站)几乎都有对口街道各部门的所谓“办公室”,俨然一个“小街道”,而街道各种编制的人员众多,须警惕出现人员臃肿或人浮于事的现象。

  综合以上情况,要做好新时代城市基层的群众工作应当树立“群众导向、向基层倾斜”的工作理念,弱化区、街、社三级架构,将三级资源压扁至社区、拉近到群众身边。把更多服务和治理资源下放到社区,将职责、机构、人员进行扁平化重构,将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下沉到社区,把优势力量用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上,使全区各级干部都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标。

  三“双前端理念:前端服务和前端治理”

  调研发现,由于城市经济活跃、人口众多,基层服务和基层治理的任务较为繁重。目前来看,街道、社区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服务与治理的繁重任务,其中特别是社区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对社区而言压力不小,需要加强社区的服务、治理力量。同时,群众对社区的依赖和期望不断增高,因为社区距离群众最近,群众希望在身边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服务,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矛盾可以就近得到及时回应、及时解决,因此应当强化社区在服务、治理上的重要作用。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只有在群众身边才能实现,如果离群众较远,就难以引入“群众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应当树立“双前端理念”,“前端服务和前端治理”,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将服务和治理平行推进到最前端、推进到群众身边,做实党群服务,做强社区治理,把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领导城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在老百姓身边搞服务,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在老百姓身边搞治理,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治理与自治良性互动。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让社区更有资源有能力发挥党建、服务、治理功能,把党心民心凝聚在社区,把党的执政根基夯实在基层。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教授、博士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