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张雪峰 聂满豪:为世界之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时间:2021-04-06 17:05:35 来源:《南方》杂志 【字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奇迹”,引领中国实现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彰显出其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力。

  举世瞩目的奇迹,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彻底废除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这一仗,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为构建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里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望刚刚过去的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重大胜利,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这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极大震撼和影响了世界,也从多层面、多维度塑造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制、总统治,联省自治,但都先后失败了,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专注工人运动和城市暴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决策体制高效,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安居乐业。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迈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

  西方一些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人,总是习惯用西方经验和模式来解读中国,诟病中国的政治制度缺乏西式民主而不可持续。但一些西方国家备受枪支泛滥、政府更迭频繁、决策冗长、效率低下甚至恐怖袭击、种族纷争、战乱不断等问题困扰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打破了人们“唯西方论”的思想束缚,使世界其他国家开始思考和探寻另一种发展模式的可能,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应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在当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大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风险。比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并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与世界各国密切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张雪峰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党建研究所副所长;聂满豪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

  ◎本文责编∕张蓓蕾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1年第6期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