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余贞备:读行高潭与井冈,明史增信强担当

时间:2021-05-18 09:41:48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字体:

  百年党史,是一部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百尺竿头的历史,一部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奋进中点亮未来的历史。品读党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广东高潭和江西井冈山斗争史是其中一脉相承、浓墨重彩的一笔,此间曾著星星火,“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高潭地处广东惠东县东北部山区,是海丰、陆河、惠东、紫金、五华这五县边区的中心地带。1922年秋,农运领袖彭湃到高潭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火种,东江农民运动由此蓬勃发展,深入人心。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东江人民随即开始讨蒋暴动,有的县、区还建立了革命政权。同年,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撤出南昌后进入高潭并在中洞村整编为红二师。不久,广州起义爆发,起义军余部在花都整编为红四师,红四师也进入东江地区和红二师会合,这两支部队和当地工农武装相结合,为创建和保卫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进行顽强的斗争,高潭因此成为东江革命斗争的一个发祥地,成为我党当时众多革命机构的所在地,成为“红色革命心脏”,为东江地区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作出重要贡献,载入了我党的光辉史册。

  1928年3月后,“黑云压城城欲摧”,高潭遭到国民党军的重点“围剿”,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运作,从地上到地下,从室内到野外,领导人前赴后继,带领大家持续斗争达六七年之久。在广东党组织停止活动期间,高潭甘溪村的党支部,仍有五名党员在深山窝里隐蔽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念不变、支部不散,星星之火、从未熄灭。高潭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高潭被杀害的就有2868人,而人口不到1000的中洞村,惨遭杀害的达700多人。其中三代烈士,夫妻、兄弟姐妹烈士,有记录在案的比比皆是。如今,在高潭革命烈士纪念碑对面60米开外,建有一座烈士纪念亭,亭上刻有一副对联“生为革命战斗鞠躬尽瘁为人民、死为革命献身完全为了主义真”,这是共产党人追求信仰、不负人民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忠诚如铁、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高潭革命精神。“东江红都”高潭,信仰如磐,奉献如山,不愧为“广东井冈山”。

  与“广东井冈山”同一时期闹革命的江西井冈山,更是别有洞天,理想信念高于天。在大革命陷入低潮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来到这里,可谓前路茫茫,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一是军事极端困厄,湘赣敌军数倍于己,多次“围剿”,疯狂进犯。二是生活极端困苦,粮食匮乏,食盐、布匹、药材更加紧缺,“真是到了极致”;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吃得精光光,成了最高“享受”,“金丝被”(干稻草)成了“豪华”配置。三是政治极端困扰,红军内部分歧严重,留苏归来的中央特派员刘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论”,攻击毛泽东,致使毛泽东一度被撤销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甚至被迫离开朱、毛会师合编的红四军队伍。四是思想极端困惑,以林彪为首的骨干力量,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尖锐问题;以红一军一师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批意志薄弱者,甚至直接脱离革命队伍。面对如此极端的困境,如何破解?如何战胜?毛泽东同志对此掷地有声:唯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他说:“世界上出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在紧要的关头,就看你坚定不坚定,坚持不坚持,你咬紧牙关坚持一下,就可以取得胜利”。事实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者秉持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取得了军事斗争的不断胜利和经济生产自救的丰硕成果,还适时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伟大著作,为处于低潮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指挥黄洋界大捷的红四军副团长陈毅安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写道:“我们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衣也没有穿,但精神非常愉快,较之以前过优美生活时代好多了”。正是有这钢铁般的信念,让井冈山的革命者看到胜利的希望,“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它由此孕育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井冈山革命斗争,虽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却有4.8万余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了生命,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而只有12000人口的井冈原住民中,有8600人走上革命道路,在随后的红军长征途中,每一公里就有一位江西兴国籍的战士为国捐躯。五百里井冈,“天下第一山”,革命者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今天的高潭和井冈,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其蕴含着的红色血脉,承载着的革命精神,释放出的信仰伟力,是共产党人砥砺品格的“升华器”,是指引和支撑我们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支柱。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心有所存、情有所依、神有所归,迸发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联络指导处)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