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危旭芳: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时间:2022-04-27 14:38:27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

  近日发布的《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广东乡村休闲产业要打造成千亿规模美丽经济产业集群。当前全省美丽经济发展机遇如何?各地如何用好当地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美丽经济?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教授危旭芳。

  推进“多美融合”, 实现“美美与共”

  如何理解“美丽经济”?危旭芳认为,“美丽经济”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将自然生态资源、人文民俗景观等有形或无形的美丽资源产业化、资本化,并通过善用美丽资源、催生美丽经济、开创美好生活,不断推进“多美融合”, 进而实现“美美与共”。

  美丽经济的孕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危旭芳介绍,广东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过程中,持续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风貌带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形成“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等各类美景。在危旭芳看来,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能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

  《规划》中提到,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资源丰富,消费群体潜力巨大,乡村基础设施发达。“乡村休闲产业和发展美丽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内在统一。”危旭芳表示,发展美丽经济,促进乡村休闲产业和美丽经济良性互动,有助于激活乡村巨大空间和潜力,释放出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及保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意义重大。

  要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

  谈到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机遇,危旭芳称,“当前,全省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因而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聚势而强。”她表示,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掘和全面盘活多种乡村休闲在地资源,做好“特”字文章,发展美丽经济。

  《规划》中指出,广东乡村休闲产业仍存在“智”创资源供给和“农”本资源发掘不充分、“聚”集资源融合不深入等问题。危旭芳称,这些问题反映了现阶段发展“美丽经济”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统筹考虑。

  例如,如何解决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危旭芳认为,关键是做好“特”“融”两个字。首先,突出“特”字,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区位、历史、文化等独特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兴村产业。同时,做好“融”字。将保护乡村特色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着力打造精美农村。

  学学“他山之石”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危旭芳介绍道,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同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而在国外,日本的乡村旅游依托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文化、观光农业等形成了多种产业模式;而瑞士的生态环境型模式以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危旭芳表示,这些发展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丽乡村成了旅游胜地、致富宝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相得益彰。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危旭芳表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将实现从理念到业态的全方位重塑,要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销售、文旅、休闲、康养、体验、教育等新环节,形成互动型、融合式发展新模式,以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2022年04月27日第A6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