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校声音

《佛山日报》记者专访赵祥: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时间:2023-04-04 14:36:12 来源:佛山日报 【字体: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期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经过长期发展,佛山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达1.2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17位,制造业规模达2.8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五。但也客观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而成为佛山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最近,佛山市委市政府首次以“一号文”的形式,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高水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高水平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如何更好地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怎样更好地推进佛山区域协调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主任、教授,广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赵祥在接受《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佛山要构建各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济布局,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赵祥

  专家简介

  赵祥,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主任、教授、岭南学者,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与产业经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8项,出版个人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各大区域板块内部经济增长极的培育,释放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了哪些重大战略部署,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从中央到地方,区域协调发展为何被反复强调,备受重视?

  赵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不断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加快崛起、东北全面振兴、东部沿海率先发展政策体系,使得四大区域板块发展的协调性更高,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特别是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各大区域板块内部经济增长极的培育,释放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首先是各大区域板块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全国辐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崛起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等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多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正在加速形成。与此同时,各大区域板块之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差距也显著减小。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大大提速,基础设施通达性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极大地增强了各区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要素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和集聚,提高区域整体创新效率;才能更好地破除各种市场蕃篱,加快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畅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立更加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真正实现绿色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结对帮扶机制需要放大市场效应

  佛山各个地区的发展,要立足其自身比较优势,并统筹好发展的空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济布局。

  记者:作为一座普通地级市,佛山可谓创造了发展奇迹,是全国第17个跨入万亿GDP序列的城市,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佛山提出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最近首次以“一号文”的形式,部署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强调要优化重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佛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您认为要怎样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

  赵祥:佛山本身工业基础比较好,已形成较强的区域规模经济效应,下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从三个方面去着手。一是要从佛山全域来统筹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都要从佛山全域的角度去考虑,要在产业适度集聚中达到发展相对平衡的状态。顺德、南海已经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接下来要进一步推动高效率集聚,同时也要推动产业在整个市域范围内有序扩散,要通过高效率的集聚和有序的扩散,更好地发挥优势地区对整个市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此来促进相对平衡发展。这两年佛山实施的“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市区镇联动建设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等,就是从全域角度去统筹布局产业空间规划的有力举措。二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佛山各个地区的发展,要立足其自身比较优势,并统筹好发展的空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济布局。同时,佛山整体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很高,还要统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三是要保障不同地区民生底线的公平。这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这样的话,即使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但通过保障民生底线的公平,仍然可以让区域、城乡之间共享发展成果,确保居民生活水平的大体相当。

  记者:近年来,佛山统揽全局,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其中一个就是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您如何评价这个机制?在推进结对合作上有什么建议?

  赵祥:结对帮扶机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把优势地区的发展经验、管理经验和高级要素(资金、技术、人才)带到后发地区,灵活精准地支持后发地区的发展,加快后发地区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机制发挥效应的关键,仍然取决于市场的作用。相关政策举措如果能够顺应市场机制,放大市场效应,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政策举措和市场机制要协调,不能脱节,要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推动区域强增长须有“一盘棋”思维

  进入要素资源禀赋约束的瓶颈阶段,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的着眼点不能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通过区域整体的协同发展,来寻求新的增长空间,释放新的增长潜力。

  记者:区域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是什么关系?今天的佛山为何要强调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赵祥:协调首先是一种状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所谓协调发展,既要有专业化的分工,又要有高效的合作,这种依据各地区不同比较优势形成的既分工又合作的状态,就是协调状态。同时,协调也是一种手段,要达到协调发展状态,就要统筹运用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是市场一体化,通过消除或减少行政区划造成的地域分割、地方保护、分散发展,把市场规则统一起来,降低要素资源流动成本,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优化生产力布局。

  在改革开放早期阶段,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国家经济体量小、发展水平比较低,首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因而讲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要求尽快把经济规模做大,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各个地方的发展积极性,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资源要素来释放发展潜力。因此那时候的发展战略或思路,基本上就是基于单个地区(市、县、镇)的角度来谋划的,学者们把这种发展模式概括为“财政联邦主义”和“政绩锦标赛”,这种模式强化了各个地区推动发展的内在激励,从而激发了巨大的增长活力。

  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珠三角核心区较早地进入了要素资源禀赋约束的瓶颈阶段,土地、劳动力等发展要素日益稀缺、生态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这时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的着眼点不能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通过区域整体的协同发展,来寻求新的增长空间,释放新的增长潜力,形成1+1>2的发展效应。比如今天的顺德、南海,土地开发强度差不多已经到了国际警戒线,未来的发展势必要突破自己原有的空间,与三水、高明加强协同,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依赖的协同发展关系。

  特别是时至今日,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联度越来越高,发展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要素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基于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联系越来越密切,过去局限于单个城市内部的集聚效应已经扩张到城市之间的网络集聚效应上来,这时就需要最大程度消弭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市场分割,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促进区域产业互动和要素流动,以此推动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区域经济强增长。这两年中央反复强调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就是要减少行政区划对市场的分割。同时,从管理学角度讲,一个市域整体也要求在整个市域范围内对政策资源进行统筹配置,以产生协同共振的效应。

  因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佛山五区需要形成一个整体,攥指成拳、团结协作、合力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发展效率。现在的关键是怎么通过内部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提高内部的分工协作水平、协同发展水平,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

  组团式城市更加有利于功能配置

  多中心城市或组团式城市,其实更有利于生态功能、居住功能与产业功能的配置,更加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也更加宜居。作为组团式城市,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把内部功能真正打通。

  记者:近年来,“强中心”区域竞争策略愈发凸显,作为组团式城市,怎样更好地提高集聚发展优势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赵祥:一个城市的发展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形态,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形态。佛山的产业发展,最早是从专业镇开始的,产业和人口最初是在镇域范围内集聚,慢慢形成了相对分散的城市形态、空间形态。

  强中心或多中心的城市形态,对于促进一体化发展并无优劣之分。经济学中有个“网络外部性”概念,讲的就是城市或城区之间要形成网络,形成软硬件和管理的对接与统一。城市或城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可以实现不同城市或城区间规模或功能的相互借用,从而使得集聚经济突破单个城市或城区的地理空间,实现了城市整体的集聚优势和一体化优势。“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把内部功能真正打通,提高城区之间的联动性、通达性,包括内部通勤系统、信息基础设施要通达,制度、政策、管理等要衔接。多中心城市或组团式城市,其实更有利于生态功能、居住功能与产业功能的配置,更加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也更加宜居。事实也证明,组团式发展近20年来,无论是佛山整体实力还是各组团城市实力,都得到了巨大发展,2022年佛山成为全省唯一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的城市,显示了组团城市的竞争力。

  未来佛山要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强佛山”,关键在于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一要高标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目前世界银行正开发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佛山可以跟进对照这个体系,对营商环境进行项目化、清单化改进,提高软硬环境对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佛山制造业发达,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是产业生态能否上一个新台阶,或者能否建立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兴高新技术产业能不能很好地发展起来,同时传统产业能不能进行现代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这些东西,主要靠高端要素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集聚,而人才的集聚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

  二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是传统制造产业,包括家电、家具、服装、建材等,要实施数智化改造,拓展成长空间,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加快提升未来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广东要实现制造业当家,靠的是制造业大市,深圳的优势是高新技术产业很强,佛山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是传统产业很强,民营经济与制造业基础扎实,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三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释放新的发展潜力。除了广佛同城,佛山还要谋求与肇庆、中山、江门等城市协同发展。深中通道建成后,珠江东西两岸的发展格局有了很大变化,这有利于加强佛山在大湾区产业生态中的地位,使得佛山的制造业在周边获得了更大的协同发展空间。在深中通道建成和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背景下,佛山未来可以考虑把供应链配套放在周边城市,让价值链、产业链在湾区内、省内延伸,以此助力把我省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得更好,使我省产业自我配套能力建设变得更强。

  文/佛山日报记者叶小青

文章来源:《佛山日报》2023年4月4日第A05版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