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党校

梅州市委党校用好“四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5-04-22 18:32:49 来源:本网 【字体:

  近年来,梅州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培育人才作为关乎全局的重要环节,瞄准制约师资队伍建设的四道难题,从人才引进、师资培育、能力提升、作风建设等四方面入手,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新突破。

  一是系统谋划布局,破解队伍建设“青黄不接”难题。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抢抓梅州深化落实“1+N”人才政策机遇,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重点明确引才导向、制订引才计划、畅通引才渠道,统筹运用“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公开招聘事业人员”等多种渠道,分批次引进高层次人才、专职教师。2022年以来,共引进新教师9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名,其余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涵盖中共党史、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多个学科。专职教师由三年前的16人增加到25人,平均年龄从43.6岁下降到40.4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比由93%上升至96%,各教研部均有专职教师6人以上,队伍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为推进学科建设和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突出精准施训,破解专职教师“先天不足”问题。在师资培训中注重“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差异化需求,定制“老中青”阶段教师“培育链”。在集中培训方面,实行“育人者先育己”,将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培训班定为每年第一期主体班,采取“请进来、坐下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通过名师示范、业务研讨、异地教学等,为教学科研工作赋能充电。在外出培训方面,统筹用好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师资培训资源,深化与协作片区党校、合作单位的师资培训交流,优先选派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拓宽视野,为骨干教师成长进步搭台架梯。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重点破解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先天不足”问题,制定实施《中共梅州市委党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采取个人定位和组织定向相结合的个性化、精准化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和岗位锻炼,“青蓝携手”传帮带,举办“青年教师大讲堂”等系列举措,有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三年来,青年教师共开发新课近30门;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19项;完成并呈送13篇资政报告,占全体教师资政报告总数的50%;有11篇获得市领导批示,占教师资政获批示总数的85%,批示率达到85%。

  三是突出项目引领,破解教学科研“方向不清”难题。针对“教学科研工作组织不够有序、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教学科研项目推进不力”等问题,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突出项目引领,健全完善集体备课、科研管理和课题管理等制度,搭建市县集体备课、竞课赛课、学术交流等平台。制定《主体班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出台精品课程建设等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分步骤、规范化推进教学科研重点任务,确保达到“教改工作有目标,工作推进有计划,教师备课有预期”要求。三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1门课程获评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1门课程获评全省党校系统第四届精品课,1名教师获评“百名南粤党员教育优秀讲师”。

  四是严管厚爱并举,破解干事创业“动力不足”难题。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在严管方面,采取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实行“月度考核+年度考核”方式进行绩效考核,明确每周二、周五为集中教学科研活动日,为开展教学科研交流协作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时间保障。同时,紧盯政治纪律、意识形态、作风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强全过程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念好从严监管的“紧箍咒”。在厚爱方面,通过落实人才政策、改善办公条件、强化正向激励等给予教师队伍有力支持和保障,克服经费困难实施办公用房改造,为各教研部提供集研讨交流、办公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办公室,有效解决办公空间拥挤、部分设备老旧等问题,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

(梅州市委党校办公室  供稿)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